中国迅猛增长的汽车消费市场造成了对汽油的大量需求,但中国自身的原油供给形势并不乐观。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,2007年中国净进口原油1.6亿吨,同比增幅超过12%,原油对外依存度达46%以上。
另一个问题是,机动车增多带来的尾气污染已成为一些城市的主要污染来源。生物乙醇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,可以代替部分汽油在汽车上使用,并有助于减少二氧化碳及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、碳氢化合物排放,这引起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。 经过初步探索和尝试,2001年上半年,中国进入乙醇汽油实际推广阶段,以吉林、河南等省份为代表,最初使用的主要原料均为玉米。2003年中国形成了变性燃料乙醇和车用乙醇汽油两项国家标准。借鉴他国成功经验,中国推广的车用乙醇汽油采用变性燃料乙醇和无铅汽油按1:9体积比混合加工而成。
然而近年来以玉米为主要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迅猛增长,也带来了粮食价格、生产成本及粮食保障方面的隐患,引起了中国高层的担忧。如今中国已决定不再批准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项目,转而鼓励使用木薯、甘蔗、秸秆等非粮食类原料生产燃料乙醇。
更多的人转而把开发生物质能源的目光投向南方木薯。广西作为中国最大的木薯生产基地,年产鲜木薯超过600万吨,占全国总产量60%以上,而鲜木薯则是燃料乙醇用木薯的上游产品。由中粮集团投资的年产2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2007年底已经在广西北海投产,项目以本地产的木薯为主要原料。 广西鲜木薯年总产量达780万吨以上,已经投产的这个项目每年大约需要鲜木薯150万吨。“这是国内第一个投入生产的非粮燃料乙醇项目,这也标志着燃料乙醇发展真正开始走向‘非粮化’。”
|